“五废共治”盯紧固废处置全流程

瓯海全链打造“变废为宝”产业示范带

今日瓯海 2024年08月13日

  静脉产业园某企业回收流水线

  无废城市宣传活动

  如何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突出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是城市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瓯海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全盘重构基于“市场为导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布局,全力支持固废综合利用项目,推进实现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五废共治”,加快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处置体系,打造具有瓯海特色、温州韵味的温州市中部区县级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带,全力绘就山水瓯海新蓝图。

  淘汰“散乱污”

  以规范机制建链

  在推进固废综合利用和处置过程中,我区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成立区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专班组长,以镇街牵头、多部门联合执法模式,强化“三个一律”(即露天堆放一律清理、无证无照一律取缔、违法排污一律处罚)工作要求,推进“散乱污”整治工作。通过部门联合检查、镇街交叉检查和第三方暗检协同发力,强化整治力度,2023年共依法查处生活垃圾案件2119起,处罚金额53.75万元。

  谋深谋细各类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点位的空间布局,制定《瓯海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规范手册(试行)》《瓯海区垃圾转运站提升改造指导意见》《瓯海区“渣土银行”、零星消纳项目设置管理细则》《瓯海区工业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规划(2022-2025年)》等系列行业规范和标准文件,为辖区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规范管理提供新机制、新路径,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

  依托“垃圾分类大数据平台、呼叫订单信息实时监控平台、物流实时监控平台、资源化数据平台”四大版块,打造区级“智慧化管理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再生资源回收数字化管理。借助卫星遥感监测手段,准确定位城市疤点,有效排查整治露天固废堆放点。据统计,2023年至今,共排查确认固体废物露天堆放点位396个,经整改,全区剩余露天固废堆放场所49个点位,减少87.6%。

  持续招商引资

  以项目建设补链

  在存量土地紧张情况下,我区调剂郭溪、娄桥、梧田等街道多块土地,用于静脉产业园、渣土综合利用、废活性炭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通过区长办公会议,多次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政策处理、审批流程及土方清运等难题。

  由国企作为建设主体投建瓯海区静脉产业园项目和全市首个工业化建筑渣土循环利用基地项目,按规范配备污水收集沟和集中池、消防栓和废气收集管道等各项辅助设施。

  项目建成后,通过招拍挂形式,招引5家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入驻静脉产业园,推动形成“三大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六大危废利用处置中心+九大一般固废综合利用中心+31个虎哥回收服务站”产业布局,构建固体废物多元处置体系。

  探索群众路线

  以党建引领强链

  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建设垃圾分类“流动培训站”,定期深入机关单位、商务楼宇和学校巡回宣讲,针对不同群体,从垃圾分类起源、案例普法、易混淆分类问题解答等方面进行详细普及,开展分类指导、志愿服务、科普宣传等活动,以党建引领凝聚起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强大合力,从源头上提升再生资源回收能力。2023年以来,共开展宣传活动2000余场次,进一步增强“人人有责”环保意识。

  全区151个行政村建成1000余座瓯e站垃圾屋设施,劝导员每日分时段上岗劝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建立全民身体力行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小区、商场、酒店、商务楼宇、农贸市场等与各类固体废物回收企业签订回收协议,从源头上提升资源回收利用率。

  截至目前,我区共设立31个虎哥品牌回收服务站,运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为133个小区、25万居民提供“网络下单、上门收运”废品回收服务,并以“环保金”等方式给予居民奖励,已发放环保金约432万元。

  通讯员  杨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