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造血型慈善帮扶基地事关低收入家庭增收问题。日前,市慈善总会组织人员到瓯海开展“农村造血型慈善帮扶基地”项目考核工作。
考核组首先来到瓯海泽雅林克良蔬菜种植场,开展实地考核和座谈交流。该基地位于泽雅镇海拔800多米的凌云山,以油茶种植为主,同时套种玉米、红薯、西瓜、南瓜、萝卜等多种农作物。本着残疾人“自强不息、不等不靠”精神,基地优先安排11名家庭困难残疾人就业。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基地管理技术越发成熟,蔬菜种植效益越来越好,帮扶对象的收入逐步增加,为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和低收入农民提供不少就业岗位。基地负责人林克良在发展基地的同时,把油茶种植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周边农户,带动当地油茶产业发展。2023年,该基地在区慈善总会建立“自强共富帮扶基金”,旨在帮助山区生活困难的农户和老人。在加强油茶树培育后,今年基地的山茶籽收成达2.5万公斤,较去年增产0.5万公斤。基地还顺势拓展线上销售,目前基地产的山茶油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到上海、杭州等地。座谈交流时,考核组就基地发展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鼓励基地负责人抓住特色,打响品牌,带动更多人实现就业增收。
瓯海泽雅潘建苏家庭农场位于泽雅镇屿山村,现有水田和旱地360亩、山茶园220亩,是浙江省“示范家庭农场”。该基地利用山水资源优势,打造“屿山苏农”稻米品牌,正在构建以“春赏油菜花,夏采田坎豆,秋收鱼田米”为主要内容的集休闲观光、稻田摄影、科普教育、亲子体验于一体的农旅结合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潘建苏经营过服装等生意,后萌生回泽雅承包土地创办家庭农场的想法。经历创业之初的种种艰难后,她坚持了下来。目前,基地遵循“造血型”结对扶持的初衷,安排村里15名困难农户就业,其中残疾人9人。该农场创办以来,每年秋收后挑选出最好的大米赠送给屿山村爱心食堂。在基地示范下,周边农民纷纷前来学习,带动高山水稻种植积极性,许多抛荒土地被重新开垦出来。2023年,基地在区慈善总会建立“潘建苏共富帮扶基金”。
考核组对基地积极回报社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并指出,潘建苏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自信和勇气投身农业,带领更多残疾人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希望基地继续创新工作方式,帮助困难群众提高收入,辐射带动周边村落,促进共同富裕。
通讯员 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