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庄苗苗)一天对于一座城市,可能随时发生事件、事情,乃至事故。作为一方政府,如何做到有效感知、高效处置?我区依托“141”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并持续迭代“瓯海的一天”闭环智治模式,围绕城市一天“发生什么、怎么处置、处置怎样”,以数据融通、应用打通、体系贯通为抓手,构建“全域感知、靠前预警、高效联处”的闭环链条,打造“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的风险主动防控体系,实现对瓯海一天所有风险隐患的预警式、全周期闭环管理,推动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获得省级平安区“十二连创”“一星平安金鼎”称号。
数据筑基,全域感知更灵敏
我区秉持“数字共享、一仓统管”核心理念,以社会治理中心自主研发的数字底座为总枢纽,搭建起“人-房-企-事-物”五位一体基层治理数据仓。依托省公共数据平台,向上联通“浙江省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系统”“温州市安居码”以及12345等45个省市平台数据平台;向内深度整合“云上村社智慧社区”“帮企云”等15个区级应用,以及“河道水位监测”等9类物联感知设备;向下贯通“七站八所一中心”及基层网格排查的各类隐患事件收集渠道,全量归集各类基层社会治理信息逾280万条,为基层智治筑牢坚实的数据基石。
同时,区社会治理中心还打通与区委、区政府总值班室和区公安分局情报指挥中心重要信息的互通渠道,进一步强化区社会治理中心对辖区内最紧急、最重大事件的敏锐感知能力。如今,一张覆盖全区域、全领域、全类别的感知网络已织就完成,整合了74类、2.3万余个城市治理元素,与归集的“人、房、企、事、物”等信息数据精准匹配后,一一落入916个网格;把3.8万余个重点预警事件、事发地址,以及全区103万人口数据相互进行关联绑定。
AI赋能,风险预警更精准
为进一步释放数据潜力,使城市治理“更聪明”,我区紧跟DeepSeek等大模型应用浪潮,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基层智治体系,模块化构建起智能化、多维度的风险预警体系,深化“数据驱动、AI赋能治理”的实践成效。
“瓯海的一天”数字底座对归集的信息数据进行结构化清洗后,通过人房对比匹配、人事关联绑定,初步自动碰撞锁定一事多诉、一人多访等关注人员、事项。在此基础上,基于DeepSeek大模型深度训练研发的“五失人员风险评估”“企业欠薪预警”“金融秩序风险预警”等多维度社会治理高频场景应用模型,进一步实现风险的深度挖掘,做到“隐性问题”提前“显性处理”。
例如,中心平台根据关联事件碰撞分析,精准预判新桥街道某幼儿园存在劳资欠薪及运作困难风险,随即触发自动预警机制。教育、人社、属地街道等相关单位迅速响应,经会商研判后,提前部署了一系列措施,将风险隐患防范消解。
闭环协同,联动处置更高效
我区构建高效运转的治理体系,实现风险隐患的快速响应与精准处置。区社会治理中心按照工作流程科学设置了综合受理区、联合接访区、大调解区、诉讼服务区、市民议事区、心理服务区、综合指挥区等七大功能区块,把原先散落的25家部门41个纠纷处置科室“搬”到一起“一地办公”,把责任“捆”在一起,实现群众“最多跑一地、诉一次”。今年1-5月份,中心线下共接待来访群众5791人次,办理各类事项3890件,办结率99.51%,群众满意率99.67%。同时健全分类快响处置流程,“疑难事项”区领导牵头包案,“多跨事项”部门协同化解,“微小事项”网格接单处置,日均流转超2500件,累计化解重难点事件973件。
外地来温务工人员李女士将一面锦旗送到入驻于区社会治理中心的“瓯嫂来帮忙”服务中心。此前,李某来到“瓯嫂来帮忙”服务中心求助,她一心想要和丈夫离婚。区妇联心理咨询师为她量身定制为期一年的心理疏导方案,同时司法救助等措施也一并展开。在多方合力下,李某状态越来越好。据统计,今年以来“瓯嫂来帮忙”累计化解家事纠纷172件。
中枢统管,调度响应更迅捷
我区还将社会治理中心打造成区级唯一作战指挥中心,整合了总值班室、智慧城管、防汛防台、公共卫生应急等19个应急指挥体系。28位区领导24小时轮值指挥长,确保平时总分有序、战时统一指挥,可随时切换所需调整作战模式,实现“一地管治理”。如杭州亚运会龙舟赛事举办期间,中心综合指挥区就作为瓯海区亚运龙舟赛事城市侧指挥部、维稳安保指挥部,依托中心数字底座和智治系统,确保了指挥部与场馆、亚运分村之间的视频实时连线、信息实时共享、调度实时联通。
区社会治理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还将迭代升级‘瓯海的一天’数字平台和智治模式,让‘瓯海的一天’与‘群众的一天’双向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