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预防是打好防汛抗旱硬仗的“先手棋”。近期,我区靠前部署、提早谋划,紧紧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底线目标,切实做好汛期应对工作,夯实防灾减灾基础,牢牢把握防汛抗旱应急工作主动权,争取平安度汛,维护全区安全形势稳定。
健全机制
织实防汛责任网
近日,区防指印发《瓯海区防汛防台2024年工作要点》,全面部署开展防汛备汛工作。各镇街和防指成员单位结合本辖区、本行业实际,认真谋划,分解任务,明晰每项任务的具体内容、关键节点和完成时限,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围绕“1833”联合指挥体系,持续推进基层防汛防台体系“六张网”标准化建设,修订完善高等级预警联合值班会商机制,制定重大灾害现场指挥部运行机制,明确不同类型和规模灾害场景下的现场指挥架构、职责及流程,构建防指牵头抓总、部门分类协同的“条抓块统”指挥联动机制。
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防汛责任制,以及“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工作责任制。目前共落实各类防汛责任人1530人,其中包保责任人155人,并录入系统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汛前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全面梳理完善责任人网格,落实责任告知,明确责任分工。与此同时,将防汛防台工作纳入考核,确保权责明晰、高效运转。
闭环管理
织紧风险防控网
围绕地质灾害、小流域山洪、山塘水库、城市内涝及安全运行、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人员转移等“八张风险清单”,强化分级分类管理,全面排查风险隐患。今年以来,全区共出动检查人员769人次,排查隐患758处,发现隐患76处,已完成整改61处,落实度汛措施15处,确保在册隐患彻底整改、新发现隐患及时纳管,动态保持全覆盖、全闭环。
依托数字化平台,聚焦“八张风险清单”,将风险隐患同步纳入“防汛防台在线”平台,实施数字化管理;发挥各行业主管部门引导作用,督促各类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安全码应用;落实防汛责任人“掌上应急”APP安装,强化日常使用管理培训,落实汛期预警叫应联动、人员转移闭环和险情灾情报送等功能应用。积极构建“1+N”应急预案体系,出台《瓯海区突发事件现场指挥官制度实施办法》,推动建立统一指挥、部门联动、高效顺畅、整体作战的应急指挥体系。编制防汛防台指挥要素图,动态更新防汛要素,指导13个镇街修订完成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197个村社完成村级防汛防台形势图修编,完善基层预警与应急响应流程,全面提升应变处突能力。
完善体系
织密基层安全网
针对危险区域开展精准排摸核准,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119处,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重点村落72个(其中高风险区17处);全面推进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累计建成避灾安置场所157处、大型临时避灾安置场所2处,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率达100%,其中瓯海奥体中心作为全市首家千人级避灾安置中心,有效助力城区“15分钟应急物资调拨圈”建设。
强化群防群治,全面开展防汛培训业务,落实镇街指挥人员“一学四练”和镇街、村社基层防汛责任人、应消管理站负责人“四讲一会”培训,提升基层防御应对能力。截至目前,全区已开展防汛防台演练4场次、参与人数159人次。积极推动自然灾害防范“七进”宣传活动,开展天气风险科普宣传和典型经验推广,提高广大群众避险自救能力,目前全区已发放防汛抗台宣传资料360份,开展培训14场次,培训人数达1677人次。
构建“区级救援队为主力、镇街综合队为辅助、社会化队伍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全区共培育涉及城市、水上、道路、供电、排水、通信等重点领域应急救援队伍24支643余人;完善应急物资储备,配齐大型工具和配套物品,实现全区储备三大件和四小件全覆盖,确保各类应急物资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
通讯员 林桥